
智能音箱虽然引得互联网巨头纷纷”折腰“,但要说真正形成规模还是差了不少火候啊,相比于亚马逊Echo在美国3000万的销量,中国的智能音箱市场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

首先是消费者并不愿意为智能音箱市场买单,许多人认为智能音箱本质上和普通的蓝牙音箱除了能说话这点之外并没有什么不同,大多数人买的智能音箱除了用来放音乐和上闹钟基本用不到更多功能了,因此还有人调侃它就是一台“会唱歌的闹钟”。这主要是因为国内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这种智能化的模式相去甚远,智能音箱的某些功能虽然方便但却显得有些鸡肋了,因此,国内厂商低价赚吆喝的举动本质上还是为了培养用户对智能产品的消费习惯,这就需要一个相当长期的投入了。

其次也要考虑到国内智能音箱在技术方面还不能做到完全成熟,尤其是语音识别技术这块,然而这点可以说是智能音箱最核心的部分。智能音箱正是由于植入了语音交互技术从而赋予了音箱人工智能的属性,那么音箱能否正确识别语义并做出回应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判标准。但是由于中文语音的特殊性,目前中文语音识别技术还是难达成比较高的准确率。

智能音箱被认为是智能家居的一个新入口,用语音来解决产品人机交互的问题成为厂商的共识,然而国内智能家居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没有形成配套的产业链,价格上也让人望而却步,假如用户要打造一整套智能家居势必要投入不少精力,这也是智能音箱真正打入市场的一大阻碍。
智能音箱的现状实际上是整个智能化产品市场的缩影,虽然目前还不是很让人满意,但是作为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势必会有突破式的进展。